潮健康/林昱彣
試管嬰兒的成敗與否,與女性子宮內膜的厚薄度有關?黃建榮婦產科-台北協育暨試管嬰兒中心副院長黃珽琦醫師受訪表示,通常
適合胚胎著床的子宮內膜厚度為7mm 以上,當厚度低於 6-7 mm
,
著床率便顯著下滑,連帶拉低臨床懷孕與活產機會
。為求保險,大多數生殖醫學醫師仍以 7 mm 作為相對安全的採納標準。
胚胎像睡在「沒有床墊的床榻上」! 子宮內膜過薄恐影響胚胎著床
「內膜厚度的不足,與胚胎著床難度提升有關,這是臨床懷孕的第一道門檻;著床率低,也可能連帶影響懷孕率與活產率下降。」黃珽琦醫師解釋,雖有研究支持「
子宮內膜厚度與活產率無顯著相關
」,
但該活產是自然懷孕還是試管族群、胚胎植入階段、新鮮植入還是解凍植入方式等背景條件不同都會影響,目前還沒有很切確的定論或臨床指引
。
子宮內膜厚度偏薄,胚胎如同睡在沒有床墊的床榻上,難以成長茁壯。黃珽琦醫師表示,
子宮內膜過薄的原因,大致與重複流產刮搔造成基底層受損,以及子宮腔內沾黏、子宮肌瘤
壓迫
、慢性子宮內膜炎,或陰道菌叢失衡等問題有關
。
診斷時
可利用陰道超音波、子宮鏡、與陰道菌叢檢測
,「先確認環境乾淨,才談厚度修補」,否則只是把胚胎送進缺乏養分的沙地、難以成功著床。
黃珽琦醫師說明,早期研究各自使用 5、6、7 mm 不等的門檻,後續進行整合分析,才逐漸收斂到「6–7 mm 以下懷孕率驟降」的結論。
7 mm並非絕對分水嶺,卻是眾多臨床數據交集後的「合理折衷」;少數個案厚度只到 5 mm 仍成功懷孕,但機率明顯偏低
,屬於極端值,不代表可視為常規依據。
子宮內膜過薄還能做試管嬰兒嗎? 醫曝:「3階段」治療方針助攻好孕到
一旦評估
內膜厚度不足 6-7 mm
,黃珽琦醫師表示,有幾種方法可以嘗試:例如本來是
藥物週期,則可提高雌激素用量,併用不同類型雌激素增加吸收效果
;
改變胚胎植入方法
,例如嘗試將藥物週期轉換為「自然或半自然週期」,甚至
施打排卵針來增加內膜厚度
。
如果上述方法仍然無效則可同時配合增加血流、修復內膜的手段
,例如短期陰道塞威而鋼、施打白血球增生因子(G-CSF),或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RP)來刺激子宮內膜細胞的增生和血管生成。
黃珽琦醫師以一名長期內膜僅有 5 mm 厚的女性患者為例:取卵期間即便接受高劑量刺激,該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仍不見起色。最後團隊
以藥物週期併用三種類型雌激素並且增加劑量,輔以施打 PRP進入子宮內膜腔
。經過2週密集追蹤,內膜終於趨近 6.5 mm,植入一顆染色體正常囊胚後,更迎來順利著床的好消息,最終成功誕子,一圓生育夢想。
黃珽琦醫師也提醒求孕者,若檢查後發現子宮內膜厚度落在 6-7 mm 之間,但胚胎品質佳、子宮環境穩定,可以和醫師充分討論是否植入;若低於 6 mm,就建議暫緩療程、依個人狀況調整療程後再植入,是較為穩健的做法。最重要的是,搞清楚厚度不足的真正原因,再與專科醫師擬定個人化對策,才能在試管漫長賽道上守住希望,向好孕目標穩健邁進。
延伸閱讀:
打PRP幫助增加懷孕率? 研究指「取卵數增加」,醫揭真相:效果眾說紛紜
子宮內膜異位症是「受孕殺手」,不治療還會癌變? 醫點名:出現「5症狀」快就醫